Sidebar Menu

娄勤俭:“文化自觉”的建设任重道远

时间:  2018-04-06 22:59:21 编辑:   louyihua 栏目: 艺文著述

       清明黄帝文化研讨会是陕西省壬辰年公祭轩辕黄帝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研讨会的主题是:“传承黄帝文化精神,激扬文化兴国正声——五千年血脉与文化自觉”。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一次深刻的研讨交流活动。


      文化强国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社会的道德文明。道和德作为哲学范畴。道,指自然运行的基本规律;德,指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蕴含着人类法则与宇宙法则的统一。历史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与衰,与其社会的道德自觉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一、道德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重要基础

    5000年前,轩辕黄帝崇德尚义的文化创造,开启了中华文明的伟大序幕。轩辕黄帝“修德立义”,“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以信与仁为天下先”,务修德政,以仁义道德教化天下,使中华民族迈入了文明的国度,“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从而成为几千年来深受中华儿女景仰的人文始祖。

    黄帝以后,对道德的崇尚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尧舜禹汤到文武周公,中华民族逐渐形成和发展了一套完善的礼乐文明。礼乐文明强调顺乎人性,“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着眼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其突出特点就是对道德的崇尚。它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的象征。

    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明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对待以往的文明传统,开启中华文明的新篇章,成为以儒道为代表的诸子百家所思考的重要问题。孔子注重对原有道德传统的继承发展,为礼乐文明注入了新的内涵,强调礼的本质是“仁”, “仁”比 “玉帛”的礼更为重要。孟子则系统论述了道德理念的主要内容和内在联系,并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说明人生的终极追求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道德追求。道家老子、庄子在对礼乐文明的总结中提出了“尊道而贵德”、以“道治”取代“礼治”的主张。总结历史,中华民族一直关注道德在社会中的作用,认为必须从每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做起,效法天地宇宙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然无为的精神,才能实现天下太平的盛世理想。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哺育出无数的英雄豪杰和仁人志士,他们身体力行,躬行实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乃至生命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社会道德的正气之歌。跳入汨罗江的屈原,至死不忘“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遭贬斥的范仲淹,依然怀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处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林则徐,发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浩叹……,他们将浩然正气长留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天空,使中华文明虽屡经磨难而不屈,几临厄运而不断,绵延五千年而不衰。

    二、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需要道德自觉自信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民族人生追求的理想目标。在中国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孙中山提出要将“礼义廉耻”和“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作为国民道德修养的规范。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社会的道德自觉和道德自信。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新民主主义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选集》);号召共产党人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邓小平同志在给《中国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的题词中,提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时代理念。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把文化自觉和文化兴国提升为国家战略,更加全面地论述了道德自觉和道德自信在文化兴国中的基础性地位。同时指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已经成为当前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号召全社会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深入。由此可见,培养高度的道德自觉和道德自信,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实施文化兴国战略的基本要素。

    爱因斯坦曾说过:“光靠科学和技术,不能把人类带向幸福与高尚的生活,人类有理由将崇高的道德准则的发现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 历史证明:一个民族如果没有高度的道德自觉和道德自信,即使有现代化的经济,也无法实现真正的复兴,国际地位也将无法得到巩固。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背景下,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正愈演愈烈。纵观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增强民族道德和文化价值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因此,我们必须继承先辈们的精神遗产,充分认识道德自觉和道德自信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培养起高度的道德自觉和道德自信,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支撑。

    三、大力推进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创新

    实现当代的道德自觉和道德自信的关键,是要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社会核心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能够浓缩整个社会道德理想、反映全国人民共同心声的价值理念,是当代中华民族道德观念的精髓和标杆。只有加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发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和规范作用,才能使社会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的全过程、贯穿社会各领域,才能使全社会对社会核心价值观产生自觉的认同,才能为道德自觉和道德自信奠定最根本、最主流的价值导向。

    树立社会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激发个人的道德觉醒。个人的道德觉醒是社会核心价值观这座大厦得以竖立的奠基石,要树立社会核心价值观必须依赖于全体社会成员的个人道德觉醒。只有个人确立了道德实践的主体观念,增强道德的自觉与自律意识,使个体具备较强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产生强烈的道德责任感,才能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奠定最广泛、最坚实的群众基础。否则,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其次,要珍惜民族文化的道德传统。一个民族的道德文化往往扎根于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必须立于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基础之上。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道德文化内涵丰富,符合民族心理,反映民族特征,体现民族品格,是构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活水源头。因此,我们亟需加强对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特征识别,发掘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价值,并使之与现代文明相结合。

    第三,要与世界文明相协调。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必须面向世界,与世界文明相协调。不同民族的道德文化虽互有差异,但都各有所长。我们要按照“美己之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原则,以海纳百川和兼容并蓄的宽阔胸怀,积极与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使中华道德文化与世界文明相协调,并为中华道德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保障。

   第四,发挥知识分子和领导干部的引领作用。“履,德之基也”(《周易•系辞下》)。知识分子和领导干部的道德自觉和道德实践在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知识分子的道德自觉和道德实践既是全社会道德觉醒的先导,又是支撑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主要力量。领导干部的道德自觉和道德实践对全社会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发挥着引领和示范的作用。知识分子要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积极发挥道德自觉和道德实践的重要推动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道德修养,履行职业规范,践行社会公德,增强政治信用,积极发挥道德自我修养和道德自觉遵守的表率作用。

    朋友们,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道德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自觉”的建设任重道远。我诚挚的希望本次研讨会,能在中华文明的内在自觉方面引起更加深入的讨论,在中华道德文化的内在自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弘扬黄帝文化、实施文化兴国战略,尽炎黄子孙的一份历史的责任。(2012/8/4)
 

阅读

四格广告

最新文稿

广告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