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乃江南灵秀之地,自古出美女、才女、贤女。
娄妃(?—1519),原名娄素珍,江西上饶人,宁王朱宸濠的嫡配妻子。兵部郞中娄忱(字诚善)长女。娄忱是著名理学家、王阳明启蒙恩师娄谅的长子,娄妃系娄谅的孙女。娄妃自幼秉性聪颖,博学多才,能诗善画,是明朝有名的女诗人、书法家。南昌百花洲的杏花楼据说是宁王为她修建的梳妆台,楼内有“屏、翰”二碑,字体隽永,笔力遒劲,传说是她以头发为笔写成的。“屏翰”二字,出自《诗经·大雅·板》中的:“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比喻卫国的肱股重臣。这是娄妃对丈夫的期望,可是朱宸濠却辜负了她的这一片期望。
平叛之后宁藩一系的皇族受到了严厉的处理,娄妃的娘家也受到了巨大的牵连,就连年高德昭的娄妃的爷爷娄谅也被毁去了出身以来的所有文字。娄谅的著作因此未能广泛流传,这也许是宁王叛乱给中国的知识界带来的巨大损失吧。当然,宁王的连襟费宷和他的哥哥费宏则因为平叛有功,官复原职了。
娄素珍自小聪颖好学,多才多艺。祖父娄谅尤其对她喜爱有加,并经常亲自教授她诗文和书画。八岁能诵《论语》,知《诗经》、《尚书》、《礼记》,颇知大义。在闺室中常收列女图画,置诸座后,作为鉴诫。十二、三岁时,娄素珍已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十五岁时,被宁王选入府为妃。按宫制,除皇上外,别的公卿大夫等尚无资格选妃册封。但太子之嗣分封诸王,却享有除皇上外极高的地位和待遇,包括朝庭供给的年俸、车骑等。此外,王府内还享有皇宫一样的嫔妃制度。宁王可立一后、三夫人及嫔妃。娄妃被宁王“御幸”后被册封为贵妃。当初娄素珍进王府时,宁王身边一相士见她容貌艳丽,才艺过人,便对宁王道,“王爷,此女子所谓日角偃月,相法上应当极贵。我相人甚多,未见有这般贵相呢!”宁王仔细观之,果不其然。等到宁王王后去世,便命术士李自然卜卦,得到上卦。便将娄素珍侍寝宁王,册封为正妃,亦如妻一般。
娄素珍初嫁,生活还是很幸福的。她曾赋《春游》诗云:
春时并辔出芳郊,带得诗来马上敲。
着意寻芳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
那伉俪并马出游,赏花论诗的闲适情致跃然纸上。后两句也深得咏春诗个中况味,才情可见一斑。
为表达对娄妃的宠爱,朱宸濠还特意派人前往苏州,把素有江南四大才子之称的唐伯虎请来南昌做她的老师。唐伯虎诗、书、画样样称绝,所以,娄妃在他的指导下,诗书画艺术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引得江南文人学士,也因倾慕娄妃的才艺而纷纷聚集到宁王府。一时间,南昌百花洲畔,文才荟萃,抚琴作画,对弈吟诗,一派文风兴盛之势。
然而,朱宸濠不甘心藩王的地位,早有夺位之心,听信术士之言,说南昌东南有天子气象,便暗中招兵买马,图谋起事。娄妃是位贤惠而又有政治头脑的女人,屡加劝谏丈夫不要不顾大局去惹杀身之祸,她曾用头发醮墨写了“屏翰”二字,并请最好的工匠将字刻在精选的两块色质上佳的青石上作为礼物送给朱宸濠,宁王看得出这二字的深意。“屏翰”语出《诗经·大雅》:大宗为翰,大邦为屏,意为国之重臣,理当做帝王的忠心辅佐。娄妃是规劝他做好藩王,不要有非分之想。
有一次,朱宸濠觅得沈石田所绘的一幅《樵夫上山图》给娄妃,以明其志,娄妃知其意图,提笔在画的留白处题曰:
妇语夫兮夫转听,采樵须知担头轻。
昨宵雨过苍苔滑,莫向苍苔险处行。
朱宸濠知道娄妃诗中的暗示,但他没有听,辜负了娄妃的良苦用心,一意孤行的朱宸濠终至犯险。
娄妃伤了心,而唐寅则很尴尬。
清人赵翼的《二十二史札记》引《朝野异闻录》说:“吴中自祝允明、唐寅辈,才情轻艳,倾动流辈,放诞不羁,每出名教外。今按诸书所载,寅慕华虹山学士家婢,诡身为仆,得娶之,后事露,学士反具资奁,缔为姻好”。这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唐伯虎三笑点秋香》的故事。
唐寅(1470—1524),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三十岁时进京会试,涉会试泄题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后游历名山大川,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早年随沈周、周臣学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唐伯虎少有才名,立志做一番大事。但考场失意,人嫌狗不待见。此后便绝意进取,以卖字画为生,开始在全国多个地方的著名妓院流连,纵意花街柳巷。按照当年明月的说法:“在唐伯虎那纵情的笑容背后,是无尽的酸楚”。就在唐伯虎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朱宸濠来到了他的身边,伸出手将他推向人生的更低谷。正德十四年(1519),宁王朱宸濠以重金征聘唐伯虎到南昌。唐伯虎一度十分高兴,宁王的礼遇让他觉得遇见明主,娄妃出自书香门第,文化底蕴不必说,既漂亮、贤德而且也非常颖慧,学得也很勤奋。唐伯虎是个诗、书、画都称高手的天才,他把平生之学,都教给了这位女弟子。娄妃在唐伯虎的精心教授下,进步非常之快,尤其在诗词方面,可与当时的的大家比肩。如果能如唐伯虎所愿,这本来是艺术发展的好机缘。然而,天不遂人愿,命运坎坷的唐伯虎,注定一辈子没有什么好运道,就在唐伯虎春风得意的时候,宁王朱宸濠的做起了春秋大梦。南昌史志载:“唐寅发现宁王野心后,怕受牵连,欲还乡而去,宁王不允。于是唐寅佯狂使酒,露其丑秽,当街便溺于百花洲,赤身滚落于南湖。”
风流才子只能装疯卖傻,并且用的是一种极端的方式——裸奔,以图活命。“出名教之外”的唐伯虎,觉得求生无门,数次投于南湖,都被娄妃派来保护他的人救起。忽然有一天,娄妃遣侍女送给唐伯虎一个果盘,果盘里装有一个桃子、一个梨子。聪明的唐伯虎当即明白了娄妃的意思,连夜逃离南昌。第二天,宁王就起兵造反了。唐寅因此逃过一劫。娄妃既然无法阻止宁王的造反,只能尽力帮助老师逃离龙潭虎穴。唐伯虎离开娄妃,后又听说娄妃投鄱阳湖自尽殉节,哀叹不已,经常以画像的形式来怀念屡妃,传说唐寅平生喜欢画仕女图,而画得最多、最好的是貂蝉,其貂蝉是根据娄妃的容貌画的,因此,看到唐寅笔下的貂蝉,就看到了娄妃的模样。娄妃去世一年后,唐伯虎作《无题》诗一首,以表怀念之情,诗云:
红粉啼妆对镜台,春心一片转悠哉。
若为坐看花枝尽,便是伤多酒莫推。
无药可医莺舌老,有香难返梦魂来。
江南多少闲庭馆,依旧朱门锁绿苔。
唐伯虎又有怀娄妃诗三首,如诉如泣,读后令人心酸不已:
其一
崔徽空写镜中真,洛水难传赋里神。
国色自来多命薄,桃红又见一年春。
其二
爱惜难将穷袴赠,凋零似把睡鞋留。
红颜春树今非昨,青草空埋土一丘。
其三
花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休嗔。
好知青草骷髅冢,就是红楼掩面人。
正德十四年,有江湖术士李某说朱宸濠有皇帝之像,而且南昌有天子之气,朱宸濠由此产生夺取帝位的野心。他一边勾结内廷宦官刘瑾,收买朝中大臣,一边暗中招兵买马。朱宸濠率军出发前,娄妃作《早行诗》婉转表达规劝之意:
金鸡未报五更晓,宝马先嘶十里风。
欲借三杯壮行色,酒家犹在梦魂中。
娄妃见连作两诗劝丈夫,丈夫都无动于衷,又在一次酒宴中让歌女《西厢记》中的曲子《梧桐叶儿》,规劝丈夫。这首曲子的大意是说,人生苦短,转瞬即逝。听过此曲,朱宸濠十分不高兴。娄妃依然继续规劝。
娄妃说:“殿下为什么对酒不乐?”
朱宸濠说:“我的心事不是你女流之辈可以知道的。”
娄妃说:“殿下贵为亲王,锦衣玉食,这些享受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如果能循理奉法,永为国家的保障,世世代代不失富贵。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心事呢?”
朱宸濠带了三分酒气,叹了口气说:“你只知道这些小享受的乐趣,哪里知道还有大享受的大乐趣呢?”
娄妃说:“我想听一听如果才叫大享受小享受。”
朱宸濠说:“大享受吗,就是身登九五之尊,君临天下,玉食万方。我现在只不过是个藩王,管辖的地方不过几个州郡,这只不过是小享受而已,哪能满足我的志向和愿望!”
娄妃说:“殿下,你这就不对了。天子总揽万方,居庙堂之高,忧劳国事,食不甘味,寝不安度。你贵为藩王,也有华贵的衣冠和车马仪仗,与皇帝相比,有丰享之奉,而无政事之责,殿下比天子更快乐。殿下受藩镇之封,又去想越位的快乐,妾认为这是志妄谋疏,求福得祸,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所谓忠言逆耳,听完娄妃的忠告,朱宸濠勃然大怒,扔掉酒杯,站起身来就往外走。
娄妃除劝朱宸濠外,还劝自己的弟弟娄伯将,要他不可跟着朱宸濠干叛变的勾当。但娄伯将与朱宸濠,已被糊涂油蒙了心,哪里还听得进去!
正德十四年七月三日,朱宸濠率娄妃、长男世子,以及谋士刘养正、李士实、杨璋、潘鹏等人离开南昌,进攻南都南京。出发之前,朱宸濠命娄妃登船。娄妃不明白朱宸濠的意图,问道:“殿下邀妾到哪里去?”
朱宸濠说:“近日太后娘娘(明朝第九代皇帝宪宗的皇后,武宗祖母)有旨,准许亲王往南京祭祖。我同你一块儿去,不久便回来。”
当时娄妃虽然半信半疑,但经不住朱宸濠的一再催促,还是跟着朱宸濠上了船。
朱宸濠不听娄妃的劝告,一意孤行,起兵三个月就被王阳明杀得落花流水,全军覆没,朱宸濠见大势已去,便与众嫔妃泣别,娄妃对朱宸濠说:“不用吾言以至此,尚何道!”
被关押在囚车中的朱宸濠哭着说:“商纣用妇人言亡国,如今我以不用妇言亡身,今悔恨何及!”
娄妃泣不成声,说道:“殿下保重,勿以妾为念”。
娄妃的性格是刚烈的,像燃烧的火焰,悲痛欲绝投江自尽。投江之前,“周身皆以锦绳以内结”,以免死后遭人污辱,临死前题《西江绝笔》:
画虎屠龙叹旧图,血书才了凤眼枯。
迄今十丈鄱湖水,流尽当年泪点无。
一代贤妃,就此香消玉殒。
朱宸濠在囚车中见到王阳明,拱手施礼,说道:“濠做差了事,死自甘心。但濠之妾娄妃每每苦谏,叫我不要反叛,实在是一个贤备的女人。如今已经投水而亡,以死明志,请先生把她安葬了吧!”
王阳明点点头说:“你是你的帐,她是她的志,我知道怎么做。”王阳明当即派遣中军官与宁王宫中的一名差人前往勘察,发现渔舟上载着一具尸体,尸体穿着华贵的服饰,但衣服用丝线密密地缝合在身上,所以立刻就分辨出,正是娄妃。王阳明回忆起先师娄谅,伤心不已,感叹道:“先生高风,不没后人。真贤德女也。可惜!可惜!”王阳明叫中军官用衣服盖住尸体,好生看护,并吩咐手下:“立墓扬节。”就地下葬在湖口的城外,即最初的娄妃墓。
娄妃已死,在狱中的朱宸濠痛悔不已,史载,朱宸濠“每饭必别具馔祀之,言及,辄叹曰:‘负此贤妇也!’”
但南昌人对娄妃的死还有另外一个传说:娄妃在投江后,她的遗体本应顺流北上,却被南昌人在樵舍以南的黄家渡打捞起来,所以后人以为娄妃自沉于黄家渡。娄妃的遗体被人捞起后,据说“为南昌人私葬”。“ 邦人钦其贤且烈,私为具厚殓,葬于德胜门外”。
而正史记载,娄妃系由王阳明安葬。如《江西·诗征·名媛·娄妃》载:“濠被擒,妃投江死,王文成闻之,叹曰:‘贤妃也!’亟遣人藏之”。
此外《涌幢小品·娄刀》、《明书·纪一·皇子诸王宗室纪二·宁记》、民国刊六修《南昌县志·古迹下》各书都说娄妃系王阳明安葬。此外,《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七也收入了《牌行江西二司安葬宁府宫眷》一文。
娄妃虽亡,但南昌对这位集智慧、贤德、美貌与一身的娄妃却非常怀念,还把他们的怀念之情寄托在杏花楼上。
杏花楼座落在南昌市中心南湖北侧,源于唐朝的湖心观音亭,宋元两朝高人雅士多在此隐居治学。湖心水观音亭,自唐代以后,历经沧桑,终于被废弃。明代中期,南昌湖心观音亭遗址又有了新的建筑。明代宁王朱宸濠在此建娄妃梳妆台,吟咏唱和。朱宸濠谋反失败后,明万历年间,退休的内阁大学士张位把娄妃梳妆台改建为自己的别墅,后也因年深月久而逐渐倾圯。清初因祀娄妃,在此募建因是庵。东湖杂诗有:“娄妃妆台何处寻,传闻遗址在湖心。不道居民贪福利,募缘建阁祀观音”。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僧果传募捐进行重修,改庵名为“观音亭”,“前亭供祀观音,后殿满藏佛像”。因是庵右边原有一座木桥,即黄云师说“人过板桥空”的那座板桥,果传把它改建成了石桥。果传还在观音亭正南面的湖岸上竖起了一座高高的木牌坊,上题“回头是岸”四个字。还有观音亭,四周湖水中,种着大量荷花,民间俗称“水观音亭”。还有娄妃井,据说,娄妃曾在这里打水,洗她的如雪肌肤。
杏花楼是一幢以四堵风火墙相隔的中间二层厅楼,两旁各以单层厢房、白墙黛瓦、花梁朱柱、悬嵌壁画式结构空透廊屋;在外形上,有重迭的阶梯马头墙,挑檐翘角,高低错落,层次分明,配以轻巧多变的石砌漏窗花墙,尽显古雅之风格,颇得江南园林之神韵。楼前有一幅对联:“五千年沧海桑田我原过客,九十枝莲花荷叶谁曾留诗”。院内绿树成荫,鲜花怒放,湖石点缀、曲径通幽。构成古、雅、巧、小的和谐。在喧嚣繁华的闹市中,在湖光水色怀抱里,显得格外轻巧恬静,古朴典雅,真可谓闹中取静,韵味无穷。
古戏台两侧,立有两块青石板,上面分别刻有“屏”、“翰”二字,原本在宁王府安放,文革前转移至此。“屏翰”二字,为娄妃所书,传说是用她自己的头发蘸墨书写而成,笔锋很是矫健、硬朗。
东湖杂诗有咏:
娄妃妆台何处寻,传闻遗址在湖心。
不道居民贪福利,募缘建阁祀观音。
明代上饶人、湖广参政郑毅写诗颂娄妃说:“道义传心有定论,贤妃原是一斋孙”。
清代李绂有《过宸濠故居吊楼妃》诗,赞美娄妃的明智、贤淑和节烈:
女智莫如妇,召常闻斯言。
不听妇言败,宸濠毋乃颠。
吾闻娄一斋,理学承薪传。
贤淑见诸孙,大节光逆藩。
阳明昔志道,娄公启先鞭。
于妃宜敬恭,世讲明渊源。
椟槥葬以礼,彼昏徙拳拳。
李绂(1675—1750)字巨来,号穆堂,江西临川人,清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和诗文家。康熙四十八年进士,由编修累官内阁学士,历任广西巡抚、直隶总督,因参劾下狱。乾隆初起授户部侍郎。李绂崇尚陆象山之学,精研理学,集江西诸先正之长,论学以躬身实践为主,而归之于匡时济世。著有《陆子学谱》、《朱子晚年学谱》、《阳明学录》等,力图调和朱陆尊德性与道问学之说。他是清代著名陆王派学者。被梁启超誉为“结江右王学之局的人”;钱穆誉之为:“有清一代陆王学者第一重镇。”能得这样一位理学大家的咏诵,可见娄妃人气之高。
清代诗人张凤翥路过娄妃梳妆台,也曾赋七律一首,其中说:“青丝莫挽奸雄气,红粉终留激烈身。替想幽魂谁比洁。菱花镜里大江滨”。
后人对娄妃最为推崇的铅山名士蒋士铨。蒋士铨(1725—1784),字心余、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清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铅山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蒋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乾隆十六年(1751年),蒋士铨应聘来修《南昌县志》,得知娄妃墓在南昌城德胜门外隆兴观侧,已荒芜不堪,便请求江西布政使彭家屏为娄妃修墓。彭家屏筹款修理,并立了刻有“前明宁王庶人娄贤墓在此”字样的墓碑。蒋士铨为表彰娄妃的英烈和百姓对她的怀念之情,特编《一片石》杂剧,剧中娄妃以神女形象出现,说她死后被上帝封为“灵慈英烈贞妃”。乾隆二十年(1755),蒋士铨还自绘娄妃墓图,并作了《娄妃墓图》诗四首,以记当年发现和修理娄妃墓的情况。乾隆四十年(1775)冬,蒋士铨又通过友人阮见亭引见其舅权江西布政使吴山凤,迁修娄妃墓。次年,吴山凤募捐命新建县令伍省亭修墓,并立碑建坊。为赞美吴山凤重修娄妃墓的义举,蒋士铨又创作了《第二碑》传奇曲本。乾隆四十八年(1783),他又在南昌写了《娄妃墓》一诗:贤妇言多苦,樵人不肯听。遗丘一抔在,秋草几回青。吊吉心原共,寻诗骑偶停。水仙旂猎猎,日暮自扬灵。
清乾隆进士、庶吉士、授编修,江西大余人李如筠有《吊娄妃墓》诗云:
水晶宫阙玉龙幢,频敛宫眉恨未降。
眼见拔山成画虎,不曾流泪洒乌江。
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广信知府、署督粮道邓仁堃又重修娄妃墓。光绪十九年(1893),造屋于墓后。解放前,娄妃葬地塘子河边的地名被叫作“娄妃墓”,并设有“娄妃小学”以纪念这位贤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