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作为“远禽兽,别婚姻”的符号,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记,经过数千年的分衍发展,至今中国历史上使用过的姓氏已有24000多种,这些姓氏有的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延续下来的部分代代相传,延绵不断,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纽带。
中华万姓同根,根在伏羲氏,而羲皇故都淮阳,正是中华姓氏最初的发源之地。《三坟》曰:“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为风姓”,因此“风”为中华第一姓。
关键词:姓氏概述: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
随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记录着人类历史脚步迈进阶级社会。
姓氏历史:5000年前最早使用 来历分二十二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大约在5000年前的伏羲时期,“姓”被定为世袭,且由父亲传递。今天我们所说的姓氏与常见的“以姓氏笔划为序”,是把姓氏当成一个统一的概念,然而在古代“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
我国姓的来历,几千年来变化多端,说法不一,但归纳起来大概有二十二个方面。
姓氏演化:姓氏变革反映贵族没落 平民地位上升
战国时,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发生根本变革。以往贵族才有姓,平民仅有名,战国以后,平民有姓,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
姓氏制度的演化,反映了贵族的没落,平民地位的上升。秦汉以来,姓氏合而为一。
姓氏最多:第一大姓是“李”还是“王”?
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
中国科学院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姓氏李、王、张、刘、陈,可谓当代“百家姓”中之大姓,其人口之和达3.5亿。 李姓人口分别占汉族人口的7.9%。
姓氏最少:最小的姓是“贶”(kuàng 音:矿)还是“难”?
中国科学院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山”(音“亚”)、“死”、“难”、“贶”是最小的四个姓,其中人数最少的“贶”姓人数不过百人。
“难”姓在是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姓发展而来,原本是一种鸟类的名字;后北迁,大部分迁徙到了朝鲜半岛,中国已极少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