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ebar Menu

纪念楼氏历史名人楼适夷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余姚隆重举行

时间:  2024-12-23 12:04:49 编辑:   louyihua 栏目: 新闻资讯
  • 楼适夷 余姚 诞辰


   中华娄楼氏网浙江宁波讯(通讯员 陈维明 楼兴浩 楼立桥 楼金汇 )2024年12月15日,我们欢聚在美丽的江南城市余姚,纪念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楼适夷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暨宁波楼氏宗亲联谊会2024年年会在石浦大酒店龙泉厅隆重举行。

 
(纪念余姚楼氏历史名人楼适夷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合影)
 
  大厅中醒目的摆放着八块介绍楼适夷先生生平事迹的展板,展板制作精良,图文并茂,内容翔实,直观明了,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摘选其中五块)



     (余姚楼氏历史名人楼适夷简介)
  
 
  会议由宁波楼氏宗亲联谊会会长,民营企业家楼兴浩先生发起并主办。
  来自宁波市区、慈溪、诸暨、东阳、杭州、萧山、贵州及余姚等地的楼(娄)氏宗亲代表共80余人应邀参加座谈会。会议还请到了适夷先生谪孙楼欣先生。
 
 
        (楼兴浩会长与楼欣先生)  
 
  座谈会由浙江省人大代表、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文旅发展部楼卓怡(俪公22世)主持。

 
           ( 楼卓怡
  会议首先由楼兴浩(俪公21世)会长致欢迎词。他对各地楼(娄)氏宗亲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楼兴浩会长说:“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我们楼氏族人在几千年历史变迁中涌现了许多佼佼者,近现代更是以楼适夷先生为主要代表之一。楼适夷先生在文学领域的成就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战斗精神更是楼氏后人努力奋斗、振兴楼氏族人的精神指引。今天,我们在此缅怀楼适夷先生120周年诞辰,愿后人继续发扬这种精神,让每一个晚辈都能了解我们楼氏家族的历史,传承先辈的智慧和勇气,为家族的繁荣注入新的活力,继续讲好楼家人的故事。”
 
           (楼兴浩
  大会主持人楼卓怡宗亲宣读了中央军委原总参谋部局长、中国国盛战略库副总裁、宁波楼氏宗亲联谊会顾问楼增泉将军的贺信。贺信说:“值此宁波楼氏宗亲联谊会隆重举行楼适夷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之时,我对这个重要活动的隆重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楼适夷先生有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又是一位在国内文学界和翻译界享有盛名的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杰出革命家和文化名人。是余姚楼氏的荣光,也是中华楼氏的荣光!”
楼钥文化研究院副理事长楼国胜先生在大会上讲话。他说:“今天我们在这里齐聚一堂纪念余姚楼氏的杰出代表楼适夷先生诞辰120周年,这不光是余姚楼氏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整个中华楼氏值得纪念的大事。我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座谈会,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楼适夷先生的伟大一生,同时也希望我们的楼氏子孙能以先辈为榜样,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共同谱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这也是我们楼氏后人对楼适夷先生最好的怀念。”

         (楼国胜
  宁波楼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楼银海先生,宣读河南省杞县县委党史方志室主任常峰先生的贺电。贺电说:“喜闻宁波楼氏宗亲联谊会,举行纪念余姚楼氏历史名人楼适夷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暨宁波楼氏宗亲联谊会2024年年会,我谨代表中华楼氏发源地河南杞县委、县政府以及全县120万热情好客的杞县人民,特别是一直以来倾心杞国和楼氏文化研究的杞县历史文化研究人员,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相信宁波楼氏,余姚楼氏会把各项事业做得更好,更辉煌!为历史和子孙后代留下丰富的精神财富!”

         (楼银海,余姚楼氏黄郎闸支,俪公26世孙
 
  宁波楼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楼国锋先生在会上作了宁波楼氏宗亲联谊会六年工作总结。他说,宁波楼氏宗亲联谊会六年来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组织,积极筹措资金;二是积极开展联谊交往,不断增强感情;三是发挥联谊会作用,广泛团结各方力量。今后,宁波宗亲联谊会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团队的自身建设,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聪明才智和优势作用,弘扬和传承楼氏优秀文化,促进宁波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坚持以亲情为基础,以联谊为纽带,以文研为动力,以服务为宗旨,以发展为方向,以铭记祖训,弘扬祖德,传家风、扬善举、讲奉献、树楷模为目标。为楼氏族史增光添彩,为国为民立功立业,为中华民族振兴、祖国繁荣昌盛多作贡献。


            (楼国锋
  贵州娄山文化研究会会长、《西南娄氏文化发展史略》主编、贵州茅台镇红酱坊酒业创始人娄洪在致辞中说:“楼适夷同志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与党和人民的文艺事业建立了休戚相关的联系,他将一生奉献给了中国共产党改天换地的伟大事业,奉献给了他笔下“勤劳勇敢、正直不屈”的中国人民。他和众多的文学前辈构成了中国文学浩大而璀璨的精神图谱,我们仰望他、怀念他、学习他。”


          (娄洪)

  美国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博士后,中国十大策划专家、当代作家、贵州省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中国先锋作家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中国新报社长、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中华娄楼氏网总编辑、娄山文化研究会顾问娄义华先生在致辞中表示:“我年轻时受到楼适夷先生的影响,在选择人生道路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先生的书籍,就放弃了本可以赚钱的建筑行业,毫无顾忌地选择了新闻、文学、出版事业。先生是我们党文艺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缅怀楼适夷同志对推动今天的文学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以楼适夷等老一辈革命作家为榜样,学习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坚持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艺理论话语,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不断开拓新时代文学发展的新境界。”

  
                   (娄义华)

  萧山楼塔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楼士青先生在大会上发言,楼士青先生代表2300名萧山仙岩楼氏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楼适夷先生表达了无限敬佩之情。

  
           (楼士青
 
东阳宗亲楼杨标向宁波楼氏宗亲联谊会赠送了《东阳楼氏文化志》

  宁波楼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楼兴和(俪公21世)先生致感谢词,楼兴和对各地楼(娄)氏宗亲表示了衷心的感谢。楼兴和先生最后说,树大枝叶茂,天寒亲情暖,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也希望各地楼氏宗亲常沟通,勤来往,有喜同贺,有难同帮,团结一致,共同营造一个朝气蓬勃,凝聚力极强的楼氏大家族!
 
 
               (楼兴和
 
雁塘畈同宗宗亲,俪公20世孙、原明山村老书记,详细介绍了楼适先生简历(注2)

   楼适夷,谱名锡椿,又名建南,笔名剑南、适夷、叶素、长风、林翼之等,著名作家、翻译家、编辑出版家。1905年1月3日(农历甲辰年11月28日巳时,光绪30年)生于浙江省余姚县城东门外后街12号(注1)属余姚楼氏雁塘畈支。祖上从河南杞县迁至浙江义乌,后迁东阳,再迁奉化、宁波,最后居于余姚。楼适夷系迁姚第十九世传人。祖父楼佩玙(1833—1900,字廷枢,号少楠),开小酒坊,在家造酒。父亲楼宗鑑(1871—1920,字儒珍,号心斋),长年在上海从事钱庄生意。祖母施氏(1841—1911)、母亲孙氏(1880—1943),均笃信佛教。
  1911年8岁春,进入余姚县私立实获小学读书,1917年14岁毕业后,主动申请再进修一年。在该校,获得扎实的国文基础训练。1918年15岁,随父亲进入上海征祥钱庄当学徒,业余爱好阅读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最初的作品多发表于鸳鸯蝴蝶派刊物上,如《大世界》《药风日刊》《上海先施乐园日报》等。“五四运动”后,进一步接受新思想,参与社会运动,组织青年同志会,办《青年月》杂志。
  1919年16岁父母为其举行了订婚礼,聘从八品邵有公长女邵琴君。(1919年版楼氏宗谱6册99页)
1920年17岁。2至3月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弟弟、堂姐、父亲、妹妹等多名亲人连续去世。6月,与邵琴君结婚。1924年21岁,加入上海通信图书馆,并成为骨干成员,编辑《上海通信图书馆月报》。同期,在创造社刊物上发表了不少创作,学习并掌握了世界语。
   1925年22岁,加入共青团。1926年23岁,加入共产党。大革命期间,1927年2月下旬,24岁, 从上海回到余姚,担任国民党余姚县党部组织部长(国民党余姚县党部于21日由郭静唐主持恢复办公),并担任恢复去年底被停刊的国民党余姚县党部机关刊《余姚评论》主编,将其从半月刊改为周刊,编至四一二政变后刊物被查封。
   同期中共余姚支部成立,被选为第一任支部书记。支部的主要活动地点在余姚高阶沿后街的楼适夷家中、胜归山等处。陈云率领5名商务印书馆的工会积极分子(其中4人为中共党员)在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失败后到达余姚。在陈云等领导协助下,中共余姚支部组织了余姚职工党员大罢工。
大革命失败后,潜回上海,加入太阳社,发表《盐场》等左翼小说,出版小说集《挣扎》《病与梦》《第三时期》,并依据世界语进行文学翻译。
  1929年26岁,赴东京留学,以自修为主,参加日本左翼文艺运动。1931年28岁,回国,在“左联”安排下,参加《文艺新闻》的编辑工作,并同时在“左联”和“文总”工作。发表戏剧《活路》《S.O.S.》,小说《上海狂舞曲》等,从日语翻译了许多文学作品,与鲁迅建立较为密切的关系。
  1933年9月30岁,因积极参加上海反帝大同盟的活动被捕,被判处无期徒刑。1937年7月24岁获释。在狱中仍坚持翻译工作,翻译了高尔基的《人间》、志贺直哉的《焚火》等作品。获释后,积极进行抗战文艺宣传。先前往福州,协助郁达夫编辑《小民报》副刊;后赶往武汉,协助老舍进行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筹建与运行;又协助茅盾,长期编辑《文艺阵地》(至1940年底37岁)。
  1938年底35岁到达香港,参与香港“文协”的工作。1939年6月36岁回到上海,其后长期在上海从事文化活动。
  1945年1月下旬41岁,浙东行政公署成立。连柏生任主任,吴山民为副主任。下设秘书处、民政处、财经处、文教处等机构。黄源任文教处长,楼适夷任副处长。所做的主要工作有:文化方面,发展地方戏剧,招募民间艺人演出传统戏,自编抗日新戏;教育方面,自编小学教科书,招募字匠刻板。1945年9月21日。从上虞县城出发,随浙东纵队谭启龙政委部北撤
  1947年44岁,编辑《时代日报》副刊《文化版》。年底来到香港,参与《小说》月刊等杂志的编辑。1948年,与黄炜结婚,并重新入党。
  1949年46岁,从香港来到北京,参加第一次文代会。10月,任出版总署编审局通俗读物处副处长。1950年47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沈阳东北军区后勤部宣传部长。1952年9月49岁,从部队复员,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1955年52岁,翻译出版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的小说《蟹工船》。1958年55岁,任作家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1960年12月57岁,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分管编译所。1966年63岁“文革”爆发后,受到冲击与迫害。1969年9月66岁,被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1973年9月70岁,结束干校生活。1978年4月75岁,获得平反,随后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顾问,参与筹建《新文学史料》杂志;担任郭沫若著作编委出版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与萧军、姜椿芳等人参与发起成立野草诗社。1970年代后期至1980年代初期,又在井上靖建议下,据新版重译了他的长篇小说《天平之甍》,翻译出版了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志贺直哉的作品集等。去世后翻译作品结集为《楼适夷译文集》十卷。1980年代之后,陆续写作了大量回忆散文,生前结集为《话雨录》《落叶集》《适夷散文选》。
  1986年7月83岁,正式从人民文学出版社离休。1991年88岁,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91岁,获中国作协授予文学翻译工作特殊终身奖“彩虹奖”。1996年93岁,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2001年4月20日,凌晨去世,享年97岁,虚岁98岁,经我研究精确计算为35172天。葬于北京凤凰山陵园。
与前妻邵琴君(1902-1984)育有三子:楼蒙铁(1933-1950年)、楼瞻瞻(1938-2021)、楼圣弟(1940-);二女:楼葆莼(又名邵真)、楼葆蘅。与黄炜(1922-2014)育有三子:楼爱军(1948-)、楼山(1953-)、楼海(1954-);一女:楼遂(1951-)。
  楼适夷去世后,新华社于4月28日发布讣告,全文如下:
  著名作家、翻译家、编辑出版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人民文学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兼副社长楼适夷同志,4月20日因病逝世,享年97岁。
  楼适夷同志逝世后,胡锦涛、曾庆红、乔石等中央领导以不同方式表示悼念,向楼适夷同志的亲属表示慰问。
  楼适夷同志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48年重新入党。
  楼适夷同志是第二、三届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第四届中国作协主席团顾问,第五届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还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名誉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郭沫若著作研究会、鲁迅著作研究会委员,全国出版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
  在数十年的文艺活动中,楼适夷大部分时间从事文学编辑和文学创作组织工作,他的著译都是在颠沛流离的革命斗争和繁重的行政工作之余完成的。他继承鲁迅“听革命者前驱命令”的传统,反映民众的呼声、鼓舞人民的革命斗志。他已经出版的50多种著译集和散见在报纸刊物的大量文章,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借鉴外来文化以繁荣我国文学创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注1):故居系曾祖国学生楼鸿南(1808-1880),从城内公馆前老宅迁入。照片取自义乌宗亲楼林青上传在楼钥文化研究院聊天群。

 
老宅旧城改造遭拆迁,新建舜江名苑。1987年余姚市政府在念德桥畔,姚江北岸建造“适夷亭”以示瞻仰、缅怀、纪念。



 注2:楼适夷简介资料由浙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浙江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张广海先生撰文。我加上了虚岁年龄。
 题外话:座谈会举行的视频我用微信传输给北京的适夷先生小女儿楼遂。她是这样回复的:“大会挺隆重的。楼氏宗亲对爸爸感情深厚,谢谢大家了。”
 本文撰写人简介陈维明系余姚楼氏雁塘畈支,楼俪公19世后裔楼雪椿公之幼女,楼美珍之夫婿。我丈人是与楼适夷先生同宗、同支、同辈的族中兄弟。
照片(下图)是我与楼适夷次子楼瞻瞻,孙子楼欣,拍摄于2019年12月15日,余姚楼氏冶山支已亥谱(2019)圆谱庆典。
 
     (从左至右:楼欣 楼瞻瞻  陈维明)

阅读

四格广告

最新文稿

广告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