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ebar Menu

娄姓溯源

时间:  2018-03-13 18:12:19 编辑:   admin 栏目: 百家姓氏

        中华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姓氏文化,是炎黄子孙血缘联系的纽带。通过姓氏可以追寻到自己的族根,追访到自己的故乡。娄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百家宗祠》中排名141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9位,按当今人口姓氏排序,在全国568个姓氏中,娄姓在排行榜上名列第225位,目前全国有250余万人.娄姓分布很广,遍布全国各地,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贵州、山东、河南、河北四省,这四省大约占全国娄姓总人口的56%。其次分布于浙江、黑龙江、辽宁、陕西、山西、河北、湖南、台湾等省。贵州为娄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娄姓总人口的23%。 娄,读音作lóu(ㄌㄡˊ) ,其字体写法如下: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伦之本必有其宗。每个姓都有其历史的来源。千百年来,人们都想知道自己姓氏的来龙去脉。几乎每个姓都有其系统的家谱,人们都为本姓、本族在历史上出现的名人、伟人而自豪,并激励后代子孙以先祖为榜样,造福于中华民族。

        寻根问祖是中国人的传统,更是海外华侨、华人的夙愿。而中华民族繁衍至今,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间沧海桑田,人世翻覆,因之往往踪迹难寻。娄姓和各姓氏一样,皆为炎黄子孙。 追根溯源,娄氏之族,是古姓古族,历史悠久,起源于夏、商时代。据考证,姓氏源出有三个方面:一是以地名为姓;二是以国名为氏;三是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娄姓作为姓氏的一种,自然也离不开这三个源出。结合有关资料,现对娄姓的渊源作以下概述,以飨族人。

        第一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大禹后代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娄、楼同源于姓,都出自大禹后代的封地,为西周时夏代少康之后,属于以祖上封邑名称为氏。

        司马迁《史记》曰:“禹之父曰鯀,鯀帝之父曰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皇帝之玄孙也。”据传,黄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姬,原为有熊国君,其母姜氏生帝于轩辕,故又称有熊氏或轩辕氏。黄帝娶姚王女为后,有四妃传子25人,得姓者24人。黄帝历五世而生禹,传至五世孙禹(黄帝—昌意—颛顼——鲧——禹),在这五人中,大禹的曾祖父昌意和父鲧,这两人不在帝位,为人臣。从皇帝到禹的历代帝王,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皇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尧帝禹为姓,号夏后氏。禹后因治水功高而赐姓姒,舜帝把帝位禅让给禹。禹的儿子启即位以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传至第五王为少康,这一时期,国力和王族都兴旺起来,史称“少康中兴”。后又传至黄帝的18世孙履癸即夏桀,因在位不道,为商所灭,被商汤放逐于南巢,其子仲和仲礼避祸于会稽,讳姓,驾娄姓,隐会稽依禹陵而居,并严遵祖训:子孙誓不仕商。商朝600多年中,娄姓无一人为官。周武王姬发灭商纣后,就开始寻找大禹的后裔,但当时并没有找到。一直到周成王姬诵开始亲政并追封先贤古帝后裔之时(周成王七年,公元前1096年,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35年),终于发现大禹(5世孙少康之后)的第三十六世孙娄云衢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便把他召来,曰:“无木不成楼,犹无水不成源也!”,特赐“木”为“楼”,举为谏议齐侯,封为东楼公,封他到杞邑(今河南省杞县)延续古杞国国祚,主管对禹的祭祀。其后代子孙遂以祖上封号“楼”为姓,称为楼氏。杞国弱小,又夹在齐、鲁之间,在春秋早期常被侵扰,杞武公为求自保,便与强大的诸侯国晋国结盟。到了春秋中期,杞国在周围大国的压力下,还是不得不被迫东迁。这一时期,杞国又曾先后受到宋国、淮夷、徐国等势力的持续攻击,根本无法在河南立足,只得到山东滕县附近的邾国避难一段时间,而后再迁徙到山东新泰一带,后来又被迫继续再次向东方迁徙。周襄王姬郑六年(杞成公姒每亡九年,公元前646年),杞成公将杞国迁到齐国势力范围内的缘陵(今山东昌乐)。到了周景王姬贵元年(杞文公姒益姑六年,公元前544年),杞文公又把国家迁到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市东北),始偏安一时。

阅读

四格广告

最新文稿

广告版块